守护舌尖文明 倡导公众节约“新食尚”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在3月5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围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多位代表委员在两会期间展开热议。在他们看来,剩饭剩菜背后有不容忽视的资源浪费,在高度重视这种“隐形浪费”的同时,应进一步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及时遏制类似不良“吃播”传递的量大多吃、夸张猎奇等负能量的传播,以良法促善治。
杜绝浪费 倡导公众节约“新食尚”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中国的餐饮习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宴请礼仪、酒桌文化”等根深蒂固的旧俗,催生了各种餐饮浪费行为,其损害的不仅仅是个人利益,甚至涉及到国家公共资源和粮食安全。
“我前几天看到几组数据,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大型聚会浪费率更是高达38%,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韩秋香认为,粮食安全问题事关重大,每个人都要有这样的责任感。可通过奖励等措施,引导大家减少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大家小时候就学习过的。很多观念和习惯的改变,宣传都会起到很大作用。”韩秋香强调。
“学校提倡学生每餐都开展‘光盘行动’,并且‘小手拉大手’,不仅自己做好,还要带动身边的大人一起做这件事。”全国人大代表、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分享了在学生中开展食育教育的具体做法。
她介绍,中华民族有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父辈是通过艰苦朴素奋斗过来的。通过讲这些故事,能让学生们体会到中华民族奋斗的光荣历史,也身体力行地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孩子们对此也很有成就感,特别愿意和同学、老师交流心得。
多管齐下 社会共遏餐饮浪费行为
除了教育公众自身做好粮食节约,社会各界又该如何行之有效地遏制餐饮浪费?来自不同行业的代表委员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分析。
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明基建议餐厅要对食客给出合理用餐建议,适当劝阻浪费现象。同时社会层面要进行教育和倡导,做到立法规定和社会监督“双管齐下”。
洪明基称,餐饮企业提倡节约、制止浪费,从实际操作层面的最佳方法,首先就是有责任控制菜量,比如可设有标准份,也可以有半份菜、小份菜;还可以实施分餐制,在适合的用餐场景下实施分餐,有利于文明用餐、节约食材;最后可以根据消费者实际情况给出适当的用餐建议,对铺张浪费现象给予劝阻,尽量减少浪费。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提出,在外用餐时应按人头点菜,未吃完要打包带走;推广自助餐就餐方式,并设立监督奖惩机制,例如剩余超过一定量就按双倍付费。
2020年12月,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进行初次审议。代表委员对此也发表了相应看法。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阎建国认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给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通过立法整治食品浪费行为,对于人民健康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对此表示赞同说,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通过立法反对餐饮浪费,是落实宪法精神的具体体现。
他建议关于反浪费的立法应“因地制宜”,多调研基层饮食习惯;还应鼓励群众举报浪费行为,执法部门及时予以跟进处理。对公款浪费,可追究行为人的行政法律责任,数额巨大、情节极其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普通消费者的浪费行为,可采取教育或罚款的方式,以有效震慑餐饮浪费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从法律角度分析说,顾客到餐厅吃饭是一个合同行为,应按照民法典要求,避免浪费资源。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中设置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条款,体现了合同的对价原则和绿色原则。
警惕“吃播” 向暴饮暴食节目说不
近两年,“大胃王吃播”视频在各短视频平台上屡见不鲜,部分视频主播弄虚作假、浪费粮食的行为被广泛诟病。
对此,李迎新认为,“吃播”的不良现象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背道而驰,应当首先改变“自己掏钱、丰俭由我”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吕红兵则提出,民法典第八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而不良的“吃播”视频,明显违反了上述的公序良俗原则。立法进程中的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也为“吃播”划定了红线,明确对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说“不”。
阎建国建议,可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通过网络媒体等积极宣传反食品浪费法等相关内容,坚持规范与引导并重,增强公众反食品浪费意识。同时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反食品浪费法施行后进行专项执法检查,让全社会养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习惯。
追根溯源 警惕看不见的“隐形浪费”
节约粮食看似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全民节约意识能否树立、粮食生产方式能否转变,蕴含着现代文明理念,关系着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食物浪费不能仅通过表象评估浪费了多少食物,更要高度重视看不见的‘隐形浪费’。”谢德体指出,剩饭剩菜不仅是浪费看得见的饭菜,其背后还有不容忽视的资源浪费。
他算了这样一笔账:食用猪肉和饲料用粮基本以1∶3的比例产出,这意味着1斤猪肉要用3斤粮食才能喂养出来。“要知道,一粒种子变成盘中餐,中间的包括生产、收获、运输、储藏、加工等环节都蕴含着巨大成本。”谢德体说。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盘锦盘山太平凯地合作社理事长郭凯认为,从农业生产源头上就要避免浪费。“大家都不愿意浪费掉一粒粮食,不仅要遏制终端上的浪费,还应该从源头上节约。除了大家干活儿更仔细点,也希望技术层面不断进步,比如收割机更新换代,能最大限度避免浪费。”郭凯介绍,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采用的也是国内领先的收割机,这个环节的浪费问题就有了很大改善,老百姓也非常认可。
全国人大代表、永辉超市党办主任华晓丽则建议从国家层面逐步推动预包装食品附加商品二维码出厂,让科技赋能食品监管,提升食品安全。
“生产企业可通过二维码追溯到产品每一个生产环节,便于生产者保障产品的安全,还有利于销售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华晓丽认为,监管部门也可通过二维码随机监管生产经营者的食品溯源信息。同时,商品二维码的采用有利于对食品生产、采购、运输、储存、销售等进行动态科学管理,有效防止和减少食品浪费。
“当前,从田间生产到餐饮食用,各个环节均不同程度存在粮食浪费的现象。”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冯巩提出,应加强对青少年“勤俭节约、杜绝粮食和餐饮浪费”的宣传教育;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等对粮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粮食适度加工,倡导人们吃适度加工谷物食品和合理膳食;引导粮食加工企业生产小包装成品粮;加快推广应用储粮新技术;完善反浪费法律体系,制止餐饮和粮食浪费,从而切实有效地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守护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