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卫生让人忧心,推行“可视化”标本兼治
随着外卖热销,大量只做外卖不做堂食的外卖厨房应运而生,这些商家提供的食品是否安全、卫生?央视记者4月22日对广州的多家外卖厨房店进行了调查,发现有的后厨徒手抓熟食,做完卫生仍可见蟑螂,厨房中的工作人员不戴口罩和手套几乎是常态。(4月23日澎湃新闻)
就在记者调查报道播出后,广州市市场监管局通报称,迅速约谈了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相关负责人,从即日起,将开展对广州全市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对违法违规行为将严格查处。但问题是,记者暗访调查的是外卖的后厨,而监管机构人员是否适时监管到这些肮脏混乱的后厨,其答案显然是令人忧心的。
与记者暗访调查相比,来自外卖、小吃店后厨的举报,同样令人触目惊心,并且又让被举报店家难以抵赖。2019年11月有媒体报道,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大厂新华西路上出现了这样一件事:一家汤圆店的店主被举报回收汤圆,顾客吃剩下的糯米汤圆又被倒回了大锅里,二次售卖。店主真的会这样做吗?记者实地调查,虽然店主竭力否认,但市场监管部门表示,通过查看视频监控等已经基本确认了事实。
顾客吃剩下的汤圆,店家倒进锅里再卖,如此“再生汤圆”令人恶心。原来举报者是隔壁麻辣烫店主,店门口安装了一部可旋转监控探头,距离汤圆店的操作台很近,因而拿到了铁证并作了举报。就在天河区、越秀区部分外卖店里,央视记者注意到,这些外卖厨房外监控遍布,但就是没有一个监控是设在厨房内部的。南京的“再生汤圆”被举报查处事件,对类似于后厨治理,倒有很现实的借鉴意义。
很多人对于饭店、小吃店的后厨,只能“眼不见为净”,别说是这些外卖店、店,即便一些知名店家的后厨,都被曝出过丑闻。只是顾客要举报后厨的问题,证据在哪儿呢?显然,如果各个店家后厨都被要求安装监控设施,且在大厅里安装显示屏,那不仅是对店家的一种有效约束,也是对顾客知情权和监督权的一种保障。若是市场监管部门将其联网,采取实时监看与事后调阅相结合,那是对后厨黑幕的彻底“控制”,消费者也就更有饮食安全。
事实就是这样,由于对后厨缺乏有效的监控监管,相关部门的监管就缺少抓手。就在南京的那例举报案中,有关部门称,虽然多次收到举报,但汤圆店一方坚决否认,举报证据也不足以证实此事,甚至他们还将汤圆送检了,可惜这种回收食品的情况,检测上并不能反映出来。而广州的这些后厨被央视记者抓了“现行”,但记者不可能24小时盯住他们,而那些没有被记者暗访调查的外卖、小吃店的后厨,市场监管人员也是力量有限,鞭长莫及,后厨卫生状况令人堪忧的局面很难通过偶尔的检查加以改变。
或许要求所有食品小作坊、饭店、外卖店等都在后厨安装上监控设施尚有难度,但是否可以“分步走”呢?若这些店被消费者举报卫生不良后,要求其倒举证,及时提供后厨的视频监控,或许可以倒逼更多店家主动在后厨安装监控自证清白。亦可采取官方给予适当贴补,统一在后厨安装监控,并常态化检查监控正常运行情况。今后在办理营业许可、证照年检时,不妨将后厨安装可视监控,作为硬件或检验的必备。消费者在选择消费时,何妨优先选择那些后厨有监控设施的商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后厨可视化的进程。
只有所有食品小作坊、饭店、外卖店后厨逐步实现可视化、联网化,方是解决后厨卫生状况堪忧的治本之策,相关治理和查处,也无需等着记者暗访调查或同行反目举报。(周稀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