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细胞培养基“进口替代”、“血清替代”,安琪来真的!
鲁网7月23日讯 自1955年和1959年,Harry Eagle博士前后两次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细胞培养基配方研究文章,并指出细胞培养基是“一个包含无机盐、氨基酸、糖、维生素及其它必须营养物的等渗透压且具有pH缓冲能力的混合物”,由此诞生了全球第一款并被广泛应用至今的“MEM”(Minimal Essential Medium)培养基。这是动物细胞培养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随着细胞培养所用的含血清培养基的缺陷逐渐显现,使得动物细胞的无血清培养技术引起了高度重视。2003年4月召开的“改进体外培养方法,减少胎牛血清使用”的会议号召全球范围内减少血清的使用,此后十几年来,无血清细胞培养基的已然在疫苗,抗体及重组蛋白药研发生产,细胞及基因治疗,药理及基础医学研究(原代细胞培养)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多个重磅炸弹靶向药物如Rituxan、Herceptin、Remicade、Enbrel、Humira和Avastin等相继开发,上市,热销,给病患带来福音的同时,更是推动了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制药行业应用的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基因和免疫疗法获批进入临床试验,无血清培养基成为抗体及重组蛋白生产的主要细胞培养基。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包括293细胞和免疫细胞培养,对不含有动物源(包括人血来源)和不含有不确定性组分的培养基的需求也愈加迫切。更重要的是,培养基中的动物源组分和天然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等对免疫细胞的影响也受到行业的重视。
顺应“更健康更安全的肉”、“为地球减负”的时代呼吁,全球“人造肉”风潮席卷而来,“人造肉”产品走上老百姓的餐桌,成为我们的日常食材之一,已近在咫尺。基于环保理念的素食“植物肉”顺势而生,而密集式的工厂化养殖十分低效和造成严重污染,也损害了人与动物的关系,“细胞培育肉”已然成为被全球各大投行资金争相追捧的热门技术。(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