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植物:解码下一代益生菌的绿色密码
鲁网2月13日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益生菌逐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度不断提高,从肠道健康到情绪调节,益生菌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其市场也在迅速增长。2017年中国益生菌市场规模为553亿元,到2022年已突破千亿大关。然而,这一繁荣背后却暗藏隐忧:传统生产依赖的动植物加工副产物氮源,正因安全争议与伦理问题面临淘汰。一场以“替代”为核心的产业升级,正在悄然重塑益生菌的未来。
一、动物源氮源:繁荣背后的隐患
在益生菌生产中,氮源是菌体生长的核心营养。过去,主要使用动植物加工副产物的水解物作为氮源。但这类原料潜藏动物疫病、转基因风险以及风俗禁忌。随着全球监管趋严和消费者对“清洁标签”的追求,行业亟需更安全、可持续的替代方案。
二、酵母+植物:动物源替代应用新方案
(一)酵母蛋白胨搭配酵母浸粉
安琪公司开发的FP系列酵母蛋白胨(如FP102/FP103/FP510等),已在益生菌领域的多个菌株中实现动物源的替代,通过差异化浸粉(FM803/FM503/FM985/FM808/FM601)组合并搭配FP102、FP103等酵母蛋白胨进行搭配测试。FP103可等比例代替MRS培养基中的动物源成分(胰蛋白胨、牛肉膏),并在多个菌株展现出更优的促生长效果。实验显示,替代后活菌数显著提升,且因无致病因子,更易通过KOSHER、HALAL等国际认证。
(二)植物源蛋白胨替代动物源蛋白胨
植物源蛋白胨包括大豆、小麦和豌豆蛋白胨。安琪研究显示小麦蛋白胨可提升乳酸菌冻干存活率。其酵母浸粉FM503与植物蛋白胨FP502结合,在嗜酸乳杆菌上可完全替代传统MRS培养基中的动物源成分,提高活菌数36%,规避了动物源成分的伦理与安全风险。安琪在山东滨州新建的5000吨智能化植物氮源生产线,成功推出大豆和小麦蛋白胨等产品,为行业规模化替代提供支持。
替代并非简单替换,而是基于深度研发的系统工程。作为国内首创酵母蛋白胨产品的企业,安琪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通过全封闭自动化生产线,有力保证了氮源产品的稳定性与高质量。其开发的差异化酵母浸粉与蛋白胨组合,可针对不同菌株“量身定制”培养基,大幅优化生产效率。
从“高效优先”转向“安全与可持续并重”,产业价值观的转变承载着更清洁的原料与更先进的技术需求。随着植物与酵母源产品的普及,益生菌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这场绿色革命,或许将让益生菌真正成为“全民健康”的代名词。(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