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品频道 > 动态 > 正文

第九届新型有机氮源应用与发展趋势 研讨会在宜昌圆满召开

2025-04-24 17:05:1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24日讯 4月11-13日,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支持指导,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酵母分会联合承办的第九届新型有机氮源应用与发展趋势研讨会在湖北宜昌成功举办。由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院士领衔的32位报告专家以及来自全国生物发酵领域的42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及行业翘楚齐聚一堂,围绕“多元适配、匠心创制”主题,深入探讨新型有机氮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路径,共谋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未来。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于学军,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明华分别代表指导单位和承办单位致辞。

  锚定生物制造强国目标,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IMG_256

  于学军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生物制造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领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他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生物发酵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总产值突破2800亿元,主要产品产量超3400万吨,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

  未来,协会将围绕“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国际合作”三大方向,推动合成生物技术、智能装备研发及新型有机氮源应用,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构建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他强调:“新型有机氮源的标准化、多元化与可持续化,是提升工程菌株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以安琪为代表的领军企业,已通过技术创新成功开发出一系列有机氮源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打破进口垄断,为行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以科技赋能行业,共筑绿色智造生态

IMG_256

  肖明华总经理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协会信任的衷心感激,并向在场的各位领导、专家、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他介绍,在协会的领导下,安琪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酵母企业,年酵母产能超45万吨,酵母浸出物产能达14万吨,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十四五期间,安琪持续加大科研投入,自主研发成果丰硕,推出试剂型酵母浸出物、超级酿酒酵母等国际领先产品,并建成普洱智能酵母浸出物工厂、滨州高端植物蛋白胨产线,推动绿色循环经济。

  公司通过山东滨州、云南普洱等地的智能化、定制化发酵营养元项目,生产的高品质产品已覆盖重组蛋白、疫苗、抗生素等关键领域,助力中国生物制造产业链自主可控。未来,安琪将坚持“需求导向、创新驱动、绿色引领、协同共赢”,深化产学研合作,将开发更多标准化、多元化、精细化的高品质发酵营养元产品及技术方案,赋能生物产业的创新升级。

  院士领衔,前沿成果深度碰撞

IMG_256

  大会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作《发展生物制造 助力新质生产力》主旨报告。谭院士系统阐释了生物制造的战略意义与发展路径,指出该技术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依托酶、微生物细胞等生物体,结合工程学原理实现工业规模化生产,兼具高效、原料可再生与环境友好三大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能源等领域,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他预测,本世纪末70%的制造业产品将采用生物制造技术生产,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3(约30万亿美元),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及推动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谭院士通过青蒿素工业化生产等案例,强调生物制造对传统模式的颠覆潜力,并对比中美发展现状:我国在基础产业链布局完善,但面临底层工具软件依赖和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不足等挑战。面向未来,他提出需聚焦自主创新,推动“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速构建绿色生物制造产品体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与新质生产力跃升。

  清华大学李春教授、江南大学刘龙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艾连中教授、湖北大学陈守文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柳志强教授、江南大学饶志明教授、江南大学吴敬教授、山东大学祁庆生教授、中山大学刘建忠教授、四川大学何方教授、厦门大学卢英华教授、天津科技大学谢希贤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李秀婷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张兰威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方祥教授、华中农业大学赵述淼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白林泉教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吴洽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韩业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夏建业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王斌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张桂敏教授、清华大学陈振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倪俊副教授、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黄科学研究院院长、弈柯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闵涛玲研究员、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学荣研究员、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伍业旭博士、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丁永志高级工程师、GEA离心机肖猛总监、浙江迪萧科技李易伦副总经理等32位行业权威专家先后在大会主论坛和功能食品与益生菌、合成生物与天然产物两个分论坛作专题报告,分享了行业最新研究成果、应用案例和相关细分领域的发展前景。

  安琪成果展示:氮源开发新突破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微生物与酿造技术中心的伍业旭副总经理以及丁永志高级工程师分别发表了题为《微生物精密发酵氮源开发策略与应用实践》和《乳酸菌营养需求特性研究与氮源产品开发》的主题报告。

  伍业旭副总经理分析了微生物精密发酵发展趋势下营养动态精准供给的需求特点,阐述了安琪多元化有机氮源策略的解决方案和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了基于谷氨酸棒杆菌、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不同底盘细胞营养需求分析的定制化氮源方案,以及在豆粕水解液、玉米浆替代中的应用实践。伍业旭副总经理表示,安琪建立了有机氮源营养组分数据库,也积累了大量的微生物发酵应用数据,未来将基于AI技术建立高效的培养基优化方法。

  丁永志高级工程师的报告则聚焦于乳酸菌培养这个细分领域,分析了乳酸菌培养对非动物源、非转基因、无过敏源原料的需求趋势,介绍了安琪针对不同种属乳酸菌营养需求特点开发的产品方案,重点分享了不同分子量肽对乳酸菌活菌数、冻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成果。丁永志高级工程师介绍,安琪未来将基于乳酸菌行业发展的需求,聚焦酵母源、豌豆源产品和应用方案的开发,解决乳酸菌培养、冻干保护中的应用问题,助力行业技术升级。

  现场直击:科技赋能,见证标杆力量

IMG_256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安琪总部科技馆、研究院公共研发平台及智能化工厂,近距离感受其在菌种选育、工艺优化、低碳生产等环节的领先实力。安琪以“标准化、多元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氮源产品体系,以及覆盖重组蛋白、疫苗、酶制剂等领域的定制化解决方案,赢得嘉宾高度评价。

  行业共识:协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新型有机氮源的多元化应用需以科学配比为基础,通过资源互补实现环保、安全、高效的协同效应。安琪凭借其在氮源研发中的技术积淀与创新实践,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本次会议的参与人数和专家报告数量均创历届之最,邀请的专家在各自领域拥有前沿的科研成果,并具有极高的产业化应用价值。多位参会嘉宾表示,历届研讨会不仅见证了学术报告质量的显著提升,更感受到安琪在会务服务、产业洞察方面的持续精进,期待未来通过技术合作共促行业高质量发展。(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李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