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品频道 > 动态 > 正文

关乎生物制药的“口粮”安全:氮源进口替代突围战

2025-06-27 20:56:5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进口原料,特别是发酵用的关键“粮食”——氮源,供应变得不稳,被“卡脖子”的困境,对北京某医药企业来说,是切切实实的压力。

IMG_256

  作为国内重组人干扰素的原创研发主力,这家医药企业的生物发酵生产体系对氮源的营养组成、氨基酸比例及代谢利用率要求极高。对进口产品的长期依赖却让企业长期承受着成本波动与断供的双重风险。

  寻找可靠的国产替代,刻不容缓!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深耕发酵领域的安琪酵母。而安琪酵母凭借其在酵母浸出物、蛋白胨等发酵氮源领域的技术积累,正是进口替代的理想合作方。

IMG_256

  合作,一开始并不顺利。

  安琪提供的首批样品,效果并未达到企业的严苛标准。问题核心在于:如何调整氮源复杂的成分,让微生物既能茁壮成长,又能高效合成目标蛋白?初期探索,效果不尽如人意。

IMG_256

  但安琪团队没有退缩。 他们深知这家药企标准的严苛,更理解这关乎产业链的安全命脉。技术团队迎难而上,针对氮源成分的微妙平衡展开攻关。

  一场与看不见的微生物代谢规律的较量

  他们不断调整优化,结合创新的分离纯化思路,对氮源进行精细调整,力求解开让微生物生长与产物合成和谐共存的最佳配方。

  三个月密集的工艺迭代与优化。大量的实验、反复的验证,都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执着响应。努力终见回报:新批次氮源的效能稳定提升接近500% !

IMG_256

  这一成果不仅显著改善了其目标蛋白的表达量和纯度,安琪团队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取得的快速进展,更点燃了双方进一步突破的信心。

  随后的技术研讨会上,目标更加清晰:再接再厉,向进口标准看齐,甚至超越。双方计划引入更先进的筛选与在线监测技术,对氮源组合进行智能化优化,向更高的效价目标发起冲击。

IMG_256

  这场国产化的努力,远不止于替换一个原料。它是中国生物制造对发酵过程核心认知的深化与革新。未来,随着合成生物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构建精准的“氮源-微生物”代谢模型,实现发酵氮源的完全自主设计与高效生产,将从梦想变为现实。

  只有把国产氮源这条路真正走通、走稳,中国生物制药的原料供应才算真正安全。安琪与北京药企的这场携手努力,正是这条路上坚实的一步。

  声明: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