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品频道 > 监管 > 正文

保障粮食安全须重视损耗问题

2022-06-21 16:37:18 来源:广州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有媒体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受收获时间选择不精准、农机精细化水平低、仓储条件不达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在收获、保管、运输等环节不同程度存在漏损状况,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损耗令人心痛。

  我国以全世界7%的土地养育了2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不过,当前我国还面临耕地紧张、水资源短缺与农业污染等严峻形势,土地的可持续投入与粮食增产压力全面上升。节粮减损等同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每生产1千克食物,意味着5.22千克二氧化碳、220克氮和40.56克磷的排放。开展全过程节粮减损行动,需要以全链条绿色技术攻关为前提,实现粮食产业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减少粮食损耗,也是弘扬勤俭美德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全球视野来看,减少粮食损耗也是解决全球饥饿问题的重要环节。据测算,每年全球全链条的粮食损失浪费高达1/3,总量相当于12.6亿人一年的口粮。世界多国主动开展减损治理。如美国将减损作为支持都市农业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法国、意大利率先将食品浪费的概念引入国家立法,巴西将新包装、新技术等与农业研究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获后的损失。

  粮食损耗贯穿于粮食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和消费各环节,程度不同、成因各异,需要找准短板和弱项。

  粮食种植环节,种子与播种农机的适配度不高、精量化播种机械应用有限,导致农户为保证一定水平的种子发芽率而施用过大的用种量。粮食收获环节,田间收割是粮食损失最大来源。干燥环节,我国每年因收储季晾晒烘干不及时造成粮食霉变和真菌毒素超标,损失粮食达420亿斤,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不足10%,明显低于日本、美国等国95%以上的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储藏环节,农户常规食粮方式损失率最高。粮食运输环节是所有环节中损失率最低的,据南京财经大学测算,不同品种粮食损失率为0.11%至0.38%。每年因加工导致的粮食损耗量也高达150亿斤。餐饮企业加工、储藏标准执行不到位,日常用餐过量点餐、剩餐不打包等多种因素,造成餐饮环节浪费严重。据中科院测算,我国每年因此浪费的食物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同时,有必要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持续建设绿色低温仓储技术设施,推广应用面向农户的储粮新型装具。推动原粮“四散”运输和物流数字化发展,打造“包、散、集装箱”结合、“公、铁、水”分流、各种运输方式共存互补的现代粮食运输体系。开展粮食适度加工与品质保持,智能化、清洁化加工等技术装备研发,推进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培育中央厨房、农商直供、预制菜肴以及餐饮外卖、商超专柜、团餐服务等食品配送新模式。

  此外,应加强节粮减损监管,建立常态化节粮机制。强化依法管粮,明确各级政府和经营主体、消费者在节粮减损中的责任,建立节粮减损长效机制。开展粮食储藏、物流、加工等领域节粮减损标准研究开发,建立适宜的粮食加工制品评判标准体系,鼓励粮食流通主体应用节粮减损技术标准。探索设立硬性规范约束,以餐饮企业、高校食堂为重点制止浪费食物行为。围绕粮食仓储等重点岗位人员、重点环节部位,提高粮食从业人员对节粮减损政策和策略的理解程度和实操能力。

  最后,还应当通过多种宣传教育途径培养健康消费意识,营造全社会节粮氛围。同时,积极参加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与世界多国开展粮食减损政策对话、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等合作,推动建立国际粮食减损合作机制,共同减少全球粮食损失浪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张佳伟
新闻关键词:粮食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