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用大曲,我的酒怎么就“不香”?
李老板的酿酒坊里,老张仔细端详着一块大曲,左瞧右看:“我照着你的工艺试了三回,出来的味总差一截,不都是清香型大曲吗?”李老板笑着指向墙上的地图:“差的就是这条线——北纬37°,离了杏花村的水土,神仙也复刻不了这曲!”窗外细雨蒙蒙,老张盯着地图上那条蜿蜒的纬度线,忽然懂了:原来一块曲里藏的不仅是配方,更是一方水土的灵魂。
01好大曲凭啥只能这儿产?
在山西的杏花村,有一条神秘的黄金线,它沿着北纬37度的轨迹蜿蜒,这里不仅是汾酒的发源地,也是孕育清香型大曲的摇篮。
在这个汇聚了大自然灵气的土地上,“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冬暖夏凉、温润清爽”。微生物在此自由生长繁衍,杏花村上千年的不间断酿造历史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酿造微生物环境,赋予了大曲无法复制的地域特色。
02原料:祁连山脚下的黄金配比
在原料的选择上,杏花村的清香型大曲有着严苛的要求。来自祁连山脚下的大麦和麻豌豆,按照6:4的科学配比,才能保证成品酒的高级感、清爽味和纯正性。
甘肃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大麦和豌豆的种植。高海拔的阳光、温差,让这里产出的原料品质上乘,为优质大曲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麦富含纤维素,性质疏松,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黏结性差,容易让曲坯过于疏松;豌豆黏性大,富含蛋白质,能增加曲坯的密度和稳定性,还赋予大曲特殊的香气。6:4 的配比,刚好克服了两者的不足,让曲坯踩得紧实,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酶的生成,提升大曲质量和酒的风味。
03自然筛选,风味难以复制
杏花村的大曲,不用人为接种,靠的是自然筛选。这样做,能从周围环境中网罗更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如酵母菌、霉菌、细菌等,种类繁多。这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多种酶类,增强了大曲的糖化力、液化力、蛋白质分解力和酒精发酵力。而且,自然接种的大曲适应性强,不管温度、湿度怎么变,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下,都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自然筛选使得大曲融入当地独特的微生物生态,把杏花村的地域特色融入酒中。这是人工接种难以复制的。
04严格遵循汾酒大曲生产工艺
想要酿出好曲,工艺也不能马虎。严格按照汾酒的大曲生产工艺,三种曲混合,既能保证出酒率,又能保证酒的风味。对糖化力、液化力、酯化力以及香气的感官,都有着明确的标准。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和经验,少了任何一步,都酿不出那地道的清香。
杏花村制曲三原则:
1三翻三晾:
曲坯发酵期间进行三次翻动,均衡温湿度,避免烧心;
2阴阳发酵:
前期高温(50℃)杀灭杂菌,后期低温(40℃)富集酶系;
3陈放养曲:
成品曲存放90天以上,菌群活性趋于稳定。(本网记者)
声明: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