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补磷如何补,这个方法让你事半功倍!
我国现有耕地1亿公顷,约60%缺磷,其中缺磷的耕地中一半以上严重缺磷,特别在南方的红壤土和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土壤含磷(以P2O5计)仅为0.04 -0.13%。而我国水产养殖集中区主要在上述区域,导致池塘养殖水体有效磷普遍性较低。
据研究,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水体中常见营养元素组成比例是“C:N:P=41:7.2:1”,即浮游动物光合作用过程中需41mg碳、7.2mg氮及1mg磷,才能合成100mg细胞干物质。
养殖水体中营养盐达到上述比例,养分才是平衡、合理的。但在水产养殖生长季,随着投饵量加大,残饵、水产动物排泄物增多,养殖水体中氮含量会极高,进而导致氨氮、亚硝酸盐严重超标,此时若不及时补充磷,就会造成氮磷比严重失调。补充的磷,在水体中需以有效磷(藻类吸收利用率高)的形式存在,而往往池塘中会出现总磷含量高、有效磷含量偏低的情况,据测定,水中有效磷仅为池塘总磷的0.2%。此与磷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养殖水体中有效磷极易被淤泥、悬浮有机物等胶体物质所吸附而沉积变成无效磷(难以被藻类吸收利用)。
据研究报道,施入池塘的磷4天内约有90%被淤泥所吸附、0.4克干淤泥在30分钟内可吸收到50微克的磷,淤泥对磷有着极大的吸附力。此外,磷又极易与钙、 镁( 当水中pH呈碱性时)和铝、 铁(水中pH呈酸性时)化合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只有池水pH 在6.5 -7.5之间,有效磷在水中才能维持较高的含量,而一般精养池pH均为7.5 -8.5。鉴于上述原因,在水产养殖季节,效磷已成为池塘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
针对池塘缺磷情况,选择有效磷含量高的投入品,投加调节水体氮磷比,满足藻类对氮磷吸收比例需求,可以起到以磷促氮、促藻增殖、改善水质的作用,从而达到肥水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此,推荐一款高有效磷含量的水产投入品——“博田浮游生物营养素”,有效磷含量8%以上,高碳、高磷,每亩2公斤,5天一次,补充磷元素、调节水体氮磷比,促进藻类繁殖,提高池塘初级生产力。
声明: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